教师资格考试网

2020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学科》模拟题(3)

分类:教师资格 | 更新时间:2020-09-25| 来源:转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在某教材必修第一单元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培养学生对戏剧的浓厚兴趣,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戏剧基本知识,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B.戏剧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的主人公一般是反面人物,以他们的最终死亡为结束;喜剧一般以正面势力的胜利告终,正剧是两种势力取得均衡。

  C.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

  D.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以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

  2.阅读柳永的《雨霖铃》,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宋词婉约的意境与情韵,推荐以下几首词作为课后拓展,以下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B.《声声慢》(寻寻觅觅)

  C.《鹊桥仙》(纤云弄巧)

  D.《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深刻的社会和时代问题。剧中人物较多,学生易将该话剧人物与其他话剧人物混淆,下列选项中,不是这出剧中的人物是( )。

  A.陈白露 B.四凤 C.鲁大海 D.周朴园

  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和平的祈祷”主题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沉思战争灾难,珍爱和平,理解世界人民和平的愿望”。下列不适合选入的作品有( )。

  A.《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B.《兵车行》

  C.《静静的顿河》 D.《边城》

  5.在学习病句时,很多学生能靠语感判断出病句与否,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修改。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生动事迹。/“事迹”改为“形象”

  B.在80年前的那场惨烈的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战斗”改为“战争”

  C.猫儿娇憨的姿态,惹得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去掉“地笑起来”

  D.老师睁大眼睛盯住小陈,他被他的奇怪的神情弄得莫名其妙。/可改“被”为“对”

  6.在成语的辨析中,学生应结合语境检验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你是学数学的,又不懂设计,不要总是对设计师指手画脚。

  B.李小明关于小区内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等问题的解决十分妥当,无可厚非。

  C.郑恺边开车边学李晨说话,模仿得惟妙惟肖,被戏封为“模仿帝”。

  D.保护学校公物,保持校园整洁干净,我校每一位同学都责无旁贷。

  7.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建议学生自主归类通假字,下列语句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孰能无惑

  8.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口语交际教学”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考查、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用信息

  B.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能力

  C.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不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表达真情实感

  D.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文稿,运用电子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

  9.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教师设计了三个思考题: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孟子比喻的特点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何在?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今天可做哪些合理的引申?对该教师的设计意图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个问题难易程度相当,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C.前两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刻了解孟子的论辩特色及“仁政”思想

  D.第三个问题是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了延伸,联系具体实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10.阅读《苏武传》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生活当中,我们也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金钱、高位、玩乐、浮华……如何去面对它们,这关乎心灵的选择。就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20年身处孤独跋涉26万公里送信进山的王顺友,有身带伤痛为战友守墓30年的八旬老人欧兴田,有23年为农村群众送去11000场电影的残疾放映员马恭志,还有行走崎岖山路19年的悬崖小学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是什么让他们抛却了繁华的诱惑,而去与孤独相伴?我想,只因他们心有信念,甘于奉献,这是浮华面前心灵的选择,这是寂寞之中灵魂的坚守。

  今天的我们,应当把苏武种在内心深处。皓皓明月之下,一个伟岸的形象走来,他站在民族历史的风尖浪口,他站在人格品质的高山之巅,他用他那伟大的人格,伟岸的形象,震撼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我们今天的人,千万不要和苏武离得太远,不要仰视他,要亲近他,把他的精神注入你的血脉之中,这才是我们学习苏武这篇文章的真谛所在。

  我们今天通过这篇《苏武传》,把这个伟岸的形象移植到你的心灵之中,你也会变得崇高和伟大。

  对于该教师的课堂收束,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卒章显志”,升华感情 B.联系实际,不拘一格

  C.语言精练,紧扣中心 D.概括总结,钩玄提要

  11.阅读《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或者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其中一思的体会和看法。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生:当个人成绩名列班级前列,不要感到骄傲自满,因为别人也在努力,一自满就有不进则退的可能。故魏征说“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有理。

  生:我们在学习遇到了困难或挫折时,绝对不要偷懒或松懈,否则前功尽弃,魏征说的好“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生:我们沉湎于网络,学习提不起兴趣的时候,要想一想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适可而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生:那些当官的,自己素质不高,跟坏人在一起,要想一想:“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师:看来十思到现在还未过时,甚至可以说在现在社会,也应该把十思作为座右铭。

  师:《礼记》中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说先提高个人的修养,可以辐射到外在的事物,从这里,我们探究十思的思路。……

  对以上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的讨论没有触及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反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B.教师能依据教学的重点,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C.教师诱导学生自由的发表观点,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

  D.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让学生的情操在无形中得到陶冶

  12.阅读《哈姆莱特》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播放戏剧《哈姆莱特》中王子独白的片段

  师: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哪位同学来帮我们翻译一下。

  生1: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

  生2:以前看过书上写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师:大家翻译的都很好,那么我们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哈姆莱特这样一个尊贵的王子独自徘徊,发出了这样深沉的疑问。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来走进《哈姆莱特》这一课。

  以上教学实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用多媒体导入,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B.由视频导入,形式新颖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热情

  C.视频导入预设了情境,但是课堂中出现了英语翻译,会影响语文课的功能发挥

  D.适当的将影视材料运用到课堂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3.阅读《蜀相》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评价的时候,觉得诗歌包含了复杂的感情,但还有些拿不稳。说明对于诗歌的理解还有些欠缺,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诗中哪些字眼你认为含义深刻?哪个意象你觉着意蕴丰富?哪一联诗句最能引发你的思索?任选话题,谈一谈感受,或者对诗歌进行散文化改写。要求形成文字,给大家10分钟时间。

  (学生兴趣十足,纷纷拿出练习本)

  生:诗人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生:“柏森森”一词,是说祠外茂密的柏树阴森可怕,与祠内的“碧草”“黄鹂”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不对。“森森”是高大密集的意思,柏树之所以高大茂密,是因为没有人去砍伐它们,爱惜这些柏树,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爱戴。我见过曲阜“三孔”的大树。

  生:柏树不一定只是在祠外,祠内肯定也有。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中,将对诗歌的分析细化为对诗歌关键词语或者意象的分析把握,利于学生入手和操作

  B.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来完成自己擅长的任务

  C.明确时间限制,既给学生以适当的自由,又让学生有时间上的紧迫感,同时让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

  D.教师的问题设计的很好,但是应该把这几个问题分别落实到几个具体的小组,防止学生都去挑选简单的题目,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14.教学《雷雨》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对这一做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潜台词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准确地传达出人物潜在的心理动机和说话的真正目的,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B.揣摩人物的潜台词,揭示人物的鲜明性格和不同性格之间的尖锐对立,把握人物个性特点

  C.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感,给观众留下意会和回味的余地

  D.剧本中潜台词众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

  15.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找出更多相类似的例子。对这一做法,分析准确的是( )。

  A.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B.意在让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

  D.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一)请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教学片段,完成第16题。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可见此诗的艺术成就之高,今天我们就和着悠扬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魅力。大家静静地聆听,仔细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那种意境。(PPT播放江水、明月和树影等组合的PFLASH动画)

  (老师抑扬顿挫地开始了朗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斜月沉沉茂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环节二 品词析句,赏析诗歌

  老师把同学们引向了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进入了班级交流。第一位同学总体介绍了作者和《春江花月夜》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还展示了他们组制作的幻灯片;第二位同学从文学角度评析《春江花月夜》与民乐的《春江花月夜》的异同;第三位同学从文学角度评析《春江花月夜》诗歌写景喻人,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演示了幻灯片……

  环节三 自主创作,不同感知

  经过大约十几分钟的欣赏分析和交流,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我们也体会了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美感,我想这艺术的魅力一定感染了你们,你们能否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一个同学说:“我今天没带胡琴,就清唱吧!我想通过唱来再现诗歌的美感。”于是悠扬的自编的《春江花月夜》的歌声在教室里响起。另一位同学说:我们四个人来一个诗朗诵吧,我们要再现《春江花月夜》的节奏感!于是,四位同学上台表演了诗朗诵。另一名同学说:“我来展示书法吧!我想提示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于是,那个同学挥就的隶书“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字真是写得刚柔相间,掷地有声;还有几位同学谈了学习《春江花月夜》的感受,就作者张若虚写作时的心情问题还有个小小的争论呢!用各种形式再现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后,全班又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了《春江花月夜》。老师在最后提醒大家课后把感受写下来。

  问题:

  16.(1)请结合新课标,说说这堂课的优点。

  (2)请说说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发挥已有才能的意图。

  (二)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17-18题。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问题。

  持之以恒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他告诉我们:赢,贵在持之以恒。“恒”,完成幼苗茁长为参天大树的抱负;“恒”,实现小溪汇成江河的理想;“恒”,成就了骏马至之千里的志向。

  ②苏轼,是我国文坛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他强调的是,坚持和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成大事”的目的。着眼于今天,着眼于当下,一步一脚印,坚持走好每一步。

  ③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丘吉尔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此,在于他的不肯放弃。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我想,没有人会遭遇到比丘吉尔更大更多的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不能畏惧,唯有选择迎难而上,困难作为一种不断鞭策自己、促使自己前进的鞭子。要知道,把希望放在所谓的奇迹上,日复一日地等待奇迹出现,实不可取。曾有人说过:“绝望谓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没有脚踏实地的坚持,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想用一个个不切实际的希望来支撑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我只能说那是痴人说梦。

  ④毛主席说过:“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它被无数莘莘学子写在案板床头,恨不得每日吟诵十遍。然而坚持,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动,它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每天多弄懂一道题,多背过一个知识点,积少成多,你最终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⑤苹果总裁乔布斯说:“大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在命运、人生、学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这种思考方式从没有让我失望过,并且改变了我的人生。”

  ⑥所谓集掖成裘、聚沙成塔,不正是告诉我们,坚持是至关重要的吗?让我们站在原点,坚持去战胜一个个困难,坚持去做认为正确的事,就会赢得丰厚的人生馈赠。

  17.请从第④⑥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语病,并分别修改。

  18.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苏武传》原文

  苏武传

  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守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第二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人物传记,所选作品有《史记》、《汉书》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也有正史之外的人物小传。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令后人景仰和追慕。

  学习这些作品,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要注意这些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格调与韵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树立常见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级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0.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1.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研讨与练习三】

  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教师资格

课程资料包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