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校排名> 正保会计网校> 《会计法》为什么要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的主体?
正保会计网校 会计培训

直播课程

会计职称万人模考

赵玉宝

抓住黄金备考期: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做到查漏补缺

初级会计职称备考

杨闻萍

各类考生如何备战2022初级会计

中级职称考前万人模考

李忠魁

抓住黄金备考期: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做到查漏补缺

注会考前刷题集训

高志谦

老学员更享折上7折优惠,直播教学,多轮刷题,考前串讲

会计

发布时间: 2016年05月18日

《会计法》为什么要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的主体?

a中级会计职称网校哪家好
  修订后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单位负责人代表单位依法行使职权,应当对本单位的一切事务,也包括会计事务负责。在会计工作实际中,由于以往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甚至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实际上造成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如果一个单位因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被追究责任时,单位负责人往往以“会计人员负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报表是会计人员编的,我不懂会计,我不负责”等理由推脱;会计人员也往往感到委屈、困惑,认为“是领导让我这样编报表的,为何让我承担责任?”由此,说明原会计责任制度的不科学和不切实际。

从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检查情况看,产生假帐的违法会计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原因,也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原因,但内部原因更为突出。许多造假帐等问题,或者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的结果,或者是以往单位负责人疏于管理、监督等造成的。如果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如果没有得到单位负责人的同意或默许,是不会发生其他人员擅自造假帐、编造虚假会计资料等问题的。

从公开曝光的造假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看,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违法会计行为的关键因素,这些单位负责人虽然对具体的会计技术问题不太熟悉,但对影响盈亏的“关键环节”,以及调整盈亏的“关键技术”却能运用自如。所以,单位负责人以“不懂会计”等理由推脱法律赋予的责任,道理上说不通,与实际情况也不符。

从国外有关公司、会计立法情况看,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也都规定由公司管理当局负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

因此,强调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根本上解决会计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

扩展阅读:

会计网校排名:http://www.px8.com/net/kuai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