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咪贝网 > 婴幼儿养育 > 育儿知识,研究显示:婴儿也有同情心

育儿知识,研究显示:婴儿也有同情心

分类:婴幼儿养育系列日期:2017-07-21

咪贝网推出的课程将与曹泽毅、高思华、戴耀华、陈宝英、盖铭英、翟桂荣、鲍秀兰、魏丽惠、申昆玲、廖秦平、沈浣、张峰、游川、刘东莉等几十位国内顶级的大牌妇幼保健专家联手,拥有500多门丰富实用的妇幼课程,让更多的宝妈宝爸们能够获益。
内容简介:日本一项研究显示,出生才10个月的婴儿也许已会同情弱者。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出生才10个月的婴儿也许已会同情弱者。


以前的研究显示,成人的同情心存在个体差异,有人会帮助遇到困难的人,有人则会袖手旁观。不过有报告显示,1岁半以上的幼儿会用同情的面孔看着或者靠近遭受痛苦的人。此次研究显示,尚不会说话的更小的婴儿也会关心别人。

同情心可以使儿童更理解别人的需要,并且愿意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手去援助。孩子的同情心可以从小培养,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的方法也不同。


襁褓中的婴儿、蹒跚走动的幼儿,好奇多问的孩子———他们在成人眼中都是“年幼无知”的“小人”:他们依赖成人的照顾,他们接受着成人的关爱。但是,你知道吗?孩子虽然小,他也有自己的能力向我们表达他的爱———同情心。

1岁前:感染型的同情心

5个月的明明,正在妈妈的怀中探着小脑袋张望,公园中的一切都让他感到好奇和兴奋……突然,有宝宝的哭声从远处传来,于是“哇—哇—”明明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让妈妈不知所措。

同情心很早就在宝宝身上出现了。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就会“同情”别人,譬如他(她)听到别的宝宝哭,自己会跟着哭起来;再大一点的宝宝看到别的孩子笑,他也会跟着笑。这种最初的感染性反应或许就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然的同情反应。

1~2岁:简单抚慰型的同情心


快两岁的蓉蓉,看到妈妈正难过地坐在沙发上不言不语,于是她很乖地偎依在妈妈的身边,不吵不闹,默默地看着妈妈……妈妈一边用手抚摩着蓉蓉,一边在啜泣。于是她讨好似的对妈妈说:“妈妈,你肚子痛吗?我帮你揉揉吧!”边说边学着妈妈以前给自己揉肚子的样子为妈妈揉……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岁前后,幼儿逐渐出现了真正的同情心。和感染型的同情反应不同,他们越来越少采用与别人一块伤心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同情心,而是逐渐开始去安慰别人。当他同情别人“落难”时,他会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或者用身体去碰触“落难者”,表示支持和理解,或者找比他自己更有力的救兵来帮忙。有时,他们自己也会说一些安慰的话。

3~6岁:理解式的同情心

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在很兴奋地玩耍,阳阳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他大哭起来。6岁的龙龙赶紧跑到阳阳身边,然后很认真地用手摸了摸阳阳的膝盖,然后对阳阳说,“没有流血,别哭了,一会就不疼了……”

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会更多的运用语言来展现自己的同情心。这时幼儿对情绪理解的深度增加了,在安慰他人之前有了更多的思考,他会越来越深入的理解别人伤心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说不同的安慰性的话。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学习妇幼课程。

更多阅读:

正保咪贝网

育儿这些事一定得清楚

如何让宝宝健康成长

早期教育怎么做好

育儿课程试听

  • 常见疫苗接种问题解答
  • 如何确定添加辅食的时间?

育儿课程名师

鲍秀兰 试听

联系方式

深圳诺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755 - 8365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