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咪贝网 > 婴幼儿早教 > 早教知识,孩子侵犯行为的产生过程

早教知识,孩子侵犯行为的产生过程

分类:婴幼儿早教系列日期:2017-08-09

妇幼课堂推出的课程将与曹泽毅、高思华、戴耀华、陈宝英、盖铭英、翟桂荣、鲍秀兰、魏丽惠、申昆玲、廖秦平、沈浣、张峰、游川、刘东莉等几十位国内顶级的大牌妇幼保健专家联手,拥有500多门丰富实用的妇幼课程,让更多的宝妈宝爸们能够获益。

学会侵犯行为模式的一个重要过程是观察学习或者说通过示范学习。尤其从学龄前儿童身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是怎样怀着一种发现的喜悦之情,模仿着榜样的行为——不管这些榜样是成年人还是其他孩子。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给他的影响便越明显,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童话或故事,电影或电视节目,也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人们倾向于模仿听到和看到的东西,这一点早就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如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证明,他们认为:电视中播放的带有侵犯内容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社会中的侵犯行为负有责任。但是比起过多观看暴力镜头所产生的习以为常、麻木冷漠的效应以及自制力降低相比,电视对于加剧侵犯行为的直接影响却小多了。

侵犯行为也会通过其他心理学机制产生、保持或加剧,例如通过获得成功的学习,这是指获得了积极结果后学习,比如获得了物质上的好处或者赢得了好的名声等等。而惩罚则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如果它具有挫败、加剧或示范侵犯行为的作用,它就可能助长侵犯的意愿。如果受罚者学会在某些情境下或在某些人面前不作出侵犯行为,那么,惩罚在部分情况下或某些时候,不会助长人的侵犯行为。另一方面,惩罚还起着抑制人作出侵犯行为的作用,特别是当它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给受罚者造成内疚感时(即形成内心的控制侵犯行为的制动器)。

有意引发孩子们的畏惧心理来制止他们的侵犯行为,是个很成问题的办法,它没有把年轻人内心的坚强和自我责任作为性格平和的最重要前提来促进,相反,它搅扰了自我价值感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建立。正是由此而生的年轻人性格中深藏的不安因素,对于许多明显的和潜在的侵犯行为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学习妇幼课程。

更多阅读:

正保妇幼课堂

育儿这些事一定得清楚

如何让宝宝健康成长

早期教育怎么做好

早教课程试听

  • 1-6月龄的宝宝应该选择什么玩具?
  • 怎样和听不懂语言的宝宝说话?

早教课程名师

车廷菲 试听

联系方式

深圳诺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755 - 83656425